《中国临床研究》
  •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晓山路59号5楼
  • 邮编:210044
  • 电话:025-83243580,025-52240661
  • 国际刊号:ISSN 1674-8182
  • 国内刊号:CN 32-1811/R

  •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 点击排行
  • 下载排行
    2024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 专题研究——心血管疾病——学术前沿
  •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研究进展
    王婷,胡苏,赵娜,呼瑞,翟佳诚,王军奎
    2024.37(6):821-825[摘要][PDF  2079K](68)[HTML]
    Doi:
    阅读评论

  • 专题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陈仁亮,陈凤英
    2024.37(6):826-829[摘要][PDF  1308K](72)[HTML]
    Doi:
    阅读评论

  • 孤立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学病因
    潘宏贵,谢睿彬,龙启海,朱行美
    2024.37(6):830-834[摘要][PDF  1285K](84)[HTML]
    Doi:
    阅读评论

  • 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刘泽恩,郭建强
    2024.37(6):835-838,871[摘要][PDF  1285K](65)[HTML]
    Doi:
    阅读评论

  • 专题研究——心血管疾病——论著
  • 新型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徐灿,潘俊,周庆,王东进
    2024.37(6):839-844[摘要][PDF  5433K](82)[HTML]
    Doi:
    阅读评论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不同射血分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
    孔璨,郭自同,祖丽皮耶姆·希尔,范昊,彭辉
    2024.37(6):845-848[摘要][PDF  947K](63)[HTML]
    Doi:
    阅读评论

  • 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和GDF-15水平及其与炎症水平和心功能的相关性
    哈斯高娃,乌吉斯古楞,张勇
    2024.37(6):849-853[摘要][PDF  1434K](63)[HTML]
    Doi:
    阅读评论

  • 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陈思,陈允安,张洁,周莹,李明珠,刘琨
    2024.37(6):854-860[摘要][PDF  3122K](64)[HTML]
    Doi:
    阅读评论

  • 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朱宝华,孙艳君,李敏
    2024.37(6):861-865[摘要][PDF  1609K](63)[HTML]
    Doi:
    阅读评论

  • 抗阻力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及粥样硬化的作用
    李云鹏,王皓,刘桐桐,马秋阳,杨汉东,陈俊
    2024.37(6):866-871[摘要][PDF  1508K](60)[HTML]
    Doi:
    阅读评论

  • 专题研究——原发性肝癌——论著
  •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29例手术分析
    金铨,宋研,禹亚彬,徐建波,赵江生,陈国峰,张笑天,祁付珍
    2024.37(6):872-875[摘要][PDF  2677K](72)[HTML]
    Doi:
    阅读评论

  •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放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对比
    王永泽,李孝敏
    2024.37(6):876-879[摘要][PDF  1046K](56)[HTML]
    Doi:
    阅读评论

  • 血清actinin-4、TFF1及TGFBI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预测
    耿蕴峰,张景承,薛菲,王冬冬
    2024.37(6):880-884[摘要][PDF  1489K](61)[HTML]
    Doi:
    阅读评论

  • 血清甲胎蛋白等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
    谢青,李金强,刘文婕,唐臻,刘凤娥
    2024.37(6):885-890[摘要][PDF  1432K](64)[HTML]
    Doi:
    阅读评论

  •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探讨肠道微生物与肝癌的关系
    陈昱延,任昊桢,管文贤
    2024.37(6):891-894,907[摘要][PDF  1991K](81)[HTML]
    Doi:
    阅读评论

  • 临床论著
  • 血清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刘亚杰,王睿林
    2024.37(6):901-907[摘要][PDF  808K](51)[HTML]
    Doi:
    阅读评论

  •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与预后
    孙铖,张超,李清华,王钰,闻竹,杨帅
    2024.37(6):908-911,916[摘要][PDF  671K](48)[HTML]
    Doi:
    阅读评论

  • 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陈德高,叶猛,张保
    2024.37(6):912-916[摘要][PDF  647K](54)[HTML]
    Doi:
    阅读评论

  • 老年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马国军,杨大伟,李阳,付建华
    2024.37(6):917-920[摘要][PDF  538K](53)[HTML]
    Doi:
    阅读评论

  • 心脏代谢指数与中老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
    于洋,沙鸥
    2024.37(6):921-924[摘要][PDF  542K](50)[HTML]
    Doi:
    阅读评论

  • 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
    范洪明,郭丹,洪乐旻,黄春群,卢金凤,徐宏慧,陈洁,黄红铭,杨熙
    2024.37(6):925-928,954[摘要][PDF  615K](53)[HTML]
    Doi:
    阅读评论

  •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指标
    邵琦,尹磊,高亮
    2024.37(6):929-933[摘要][PDF  644K](56)[HTML]
    Doi:
    阅读评论

  • 实验研究
  • 黄芩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2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及血清肥胖抑制素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匡哲,郭慧丽,张永潮,缪志伟
    2024.37(6):895-900[摘要][PDF  1915K](56)[HTML]
    Doi:
    阅读评论

  •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
  • 毫火针联合紫蓝方加减治疗青少年扁平疣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曹俊,柏志芳,卢薇薇,丁小杰
    2024.37(6):934-938[摘要][PDF  708K](49)[HTML]
    Doi:
    阅读评论

  • 综述
  • 短链脂肪酸及免疫调节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车立媛,于占彪,邹涵志
    2024.37(6):939-942[摘要][PDF  530K](48)[HTML]
    Doi:
    阅读评论

  • 肠道菌群对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胥华泰,应培均,杨季红,程树杰
    2024.37(6):943-945[摘要][PDF  363K](47)[HTML]
    Doi:
    阅读评论

  • 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
    麻紫月,张翊伦
    2024.37(6):946-949[摘要][PDF  573K](51)[HTML]
    Doi:
    阅读评论

  • 多发性骨髓瘤微环境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黑肖飞,卢绪章
    2024.37(6):950-954[摘要][PDF  595K](52)[HTML]
    Doi:
    阅读评论

  • 多胺和多胺代谢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唐旭鹏,梁路,张立,申娟宁,李宁
    2024.37(6):955-958,964[摘要][PDF  820K](50)[HTML]
    Doi:
    阅读评论

  • 液体活检在肿瘤诊疗全程管理中的现状及展望
    李少平,王迪,杨若巍,杨珊珊,余蕾
    2024.37(6):959-964[摘要][PDF  2688K](65)[HTML]
    Doi:
    阅读评论

  •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中灌注相关问题及护理进展
    张亚利,刘玲,李丽
    2024.37(6):965-967,971[摘要][PDF  525K](41)[HTML]
    Doi:
    阅读评论

  • 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后研究概述
    秦妮平,高柳村,海沙尔江·吾守尔,杨志平,樊代明
    2024.37(6):968-971[摘要][PDF  620K](46)[HTML]
    Doi:
    阅读评论

  • 护理
  •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江春芳,郑琰,蒋清群,魏苏艳,高维鸽
    2024.37(6):972-976,980[摘要][PDF  720K](47)[HTML]
    Doi:
    阅读评论

  • 中文版高血压患者自我照护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王晓莉,秦玲玲,沈玉枝,丁舒
    2024.37(6):977-980[摘要][PDF  517K](45)[HTML]
    Doi:
    阅读评论

  • Topic Research——Cardiovascular disease——Academic Frontier
  •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研究进展
    王婷,胡苏,赵娜,呼瑞,翟佳诚,王军奎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病因,LBBB发生时左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引起心脏收缩模式改变,导致心脏电机械不同步,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目前关于真性LBBB的诊断无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特点尚不清晰,本文将着重对LBBB解剖特征、心电图表现、流行病学、病因、临床意义及治疗方式进行论述。
    2024.37(6):821-825[摘要][PDF  2079K](68)[HTML]
    Doi:
    阅读评论

  • Topic Research——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陈仁亮,陈凤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导致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范围内冠心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在导致冠心病发生的诸多原因中,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尤为重要,在流行病学、遗传学以及临床研究中,均已证实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LDL-C水平已成为预防冠心病发生、降低死亡率的重中之重。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9(PCSK9)抑制剂作为新型的降脂药物可以很好的降低LDL-C,对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PCSK9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硬化相关临床治疗问题上进行综述。
    2024.37(6):826-829[摘要][PDF  1308K](72)[HTML]
    Doi:
    阅读评论

  • 孤立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学病因
    潘宏贵,谢睿彬,龙启海,朱行美
    先天性心脏病(CHD)的遗传机制复杂且目前对其缺乏确切的了解。文献中有关CHD的报道通常合并有心外畸形,但绝大多数CHD为孤立型,仅表现为单一的心脏畸形,其病因机制尚不十分确切,且遗传学机制更难以阐明,加之目前针对孤立型CHD的病例研究极少,缺乏相关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数据,因此阐明孤立型CH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是CHD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本文回顾了孤立型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已知的遗传学病因及潜在的遗传学机制,以及对孤立型CHD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的建议。
    2024.37(6):830-834[摘要][PDF  1285K](84)[HTML]
    Doi:
    阅读评论

  • 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刘泽恩,郭建强
    临床上把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三者单独或同时存在为特征的心脏疾病称为心肌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为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与之不同,是指由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但对其病因、诊断、治疗方法仍不甚明确,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分析了缺血性心肌病病因学、诊断方面,及当前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现状,为此类患者的早期预防提供更多参考资料,为临床上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方向。
    2024.37(6):835-838,871[摘要][PDF  1285K](65)[HTML]
    Doi:
    阅读评论

  • Topic Research——Cardiovascular disease——Original Articles
  • 新型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徐灿,潘俊,周庆,王东进
    目的 通过大动物原位在体置入新型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经长期饲养后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用三只雄性健康大白猪(分别命名为PD01、PD05、PZ02),术前体重为86~150 kg,月龄为12~14个月。全麻插管下通过在猪的左胸第四肋间进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主动脉植入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超声、造影、解剖和病理等检查分析其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3例动物术后红细胞、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维持平稳。3例动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即刻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仅PZ02号升高,3例动物白蛋白术后即刻下降,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术后即刻升高,随时间推移,以上指标均恢复正常。在实验动物植入主动脉开窗覆膜支架后,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至终点的跨瓣压差和血流速度均未出现明显临床意义的主动脉瓣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开窗覆膜支架的植入位置良好,未发生脱落、移位等不良现象。实验动物未出现明显的血栓形成、穿孔、感染等情况。结论 新型主动脉弓开窗覆膜支架系统符合人造血管替代物的基本要求。其能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该支架系统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
    2024.37(6):839-844[摘要][PDF  5433K](82)[HTML]
    Doi:
    阅读评论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不同射血分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
    孔璨,郭自同,祖丽皮耶姆·希尔,范昊,彭辉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不同心功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2例行TAVR的重度A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重度AS患者纳入射血分数保留组(A组, n=44),将LVEF<50%的重度AS患者纳入射血分数降低组(B组, n=28)。观察两组患者TAVR术前及术后1天、3个月、12个月的有效瓣口面积(EOA)、平均跨瓣压差、左心室重构(LVR)指标;两组患者TAVR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的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6-MWD);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年,观察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天的EOA、平均跨瓣压差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之后保持稳定;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LVR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L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在随访过程中,A组患者LVR指标保持相对稳定,B组患者的LVR指标改善则持续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6-MW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之后均保持稳定;A组和B组1年内心衰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4% vs 21.43%, χ2=3.380, P=0.066)。结论 TAVR可有效解除不同射血分数重度AS患者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提高活动耐量、促进左心室逆重构,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重度AS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干预。
    2024.37(6):845-848[摘要][PDF  947K](63)[HTML]
    Doi:
    阅读评论

  • 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和GDF-15水平及其与炎症水平和心功能的相关性
    哈斯高娃,乌吉斯古楞,张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亚型(Presepsin)、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50例急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resepsin、GDF-15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Pearson法分析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与GDF-15水平相关性,以及两者水平与炎症水平、心功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Presepsin、GDF-15水平对急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高胆固醇比例、血清Presepsin、GDF-15、IL-6、TNF-α、hs-CRP水平以及LVEDD、LVMI显著升高,但LVEF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与GDF-15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分别与IL-6、TNF-α、hs-CRP、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esepsin、GDF-15水平诊断急性心肌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1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7.62 pg/mL、96.80 pg/mL时,其敏感度分别为68.00%、80.00%,特异度分别为95.00%、70.00%;二者联合诊断急性心肌炎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08、86.00%、81.25%。结论 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Presepsin、GDF-15水平显著增加,与炎症水平、左室重构密切相关,两指标对急性心肌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2024.37(6):849-853[摘要][PDF  1434K](63)[HTML]
    Doi:
    阅读评论

  • 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陈思,陈允安,张洁,周莹,李明珠,刘琨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心肌做功(MW)及心脏磁共振(CMR)晚期钆增强(LG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77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于术后24 h内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3D-STE、MW检查,测定左室整体纵向、径向、圆周、面积应变(GLS、GRS、GCS、GAS)及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术后7 d内完善CMR-LGE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TTE、3D-STE及MW,定义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增加≥20%为心肌梗死后LVR。分析各指标对STEMI后LVR的预测价值。结果 按照LVR金标准分组,LVR组18例(23.4%),非LVR组59例(76.6%)。LVR组TTE-左室射血分数(LVEF)、GWI、GCW、GWE、GLS、GRS、GCS、GAS低于非LVR组(P<0.05),TTE-LVESV、GWW高于非LVR组(P<0.05)。CMR-LGE中LVR组梗死面积(IS)较非LVR组大(P<0.05),CMR-LVEF较非LVR组低(P<0.05)。术后3个月随访,LVR组GWI、GCW、GWE、GLS、GRS、TTE-LVEF低于非LV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DC分析显示,CMR-IS、GWI、GLS、GAS为LVR的独立预测指标(P<0.01),其AUC值分别为0.815、0.806、0.775和0.734。结论 3D-STI及MW有助于预测STEMI患者PPCI术后LVR,尤其GLS及GWI,其价值相似,且不劣于CMR-IS。
    2024.37(6):854-860[摘要][PDF  3122K](64)[HTML]
    Doi:
    阅读评论

  • 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朱宝华,孙艳君,李敏
    目的 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其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2例T2DM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54分, n=177)和中重度组(>54分, n=145),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指标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法筛选与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模型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准确性。结果 中重度组患者年龄及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残余胆固醇、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均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对于T2DM患者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Z=3.251, P=0.001)、残余胆固醇(Z=2.564, P=0.010)和血清Lp(a)(Z=7.989, P<0.001)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LASSO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残余胆固醇和血清Lp(a)水平是其独立预测因素(P<0.05),由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较好(AUC=0.826)。结论 年龄、残余胆固醇和血清Lp(a)水平可有效预测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且准确性较好。
    2024.37(6):861-865[摘要][PDF  1609K](63)[HTML]
    Doi:
    阅读评论

  • 抗阻力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及粥样硬化的作用
    李云鹏,王皓,刘桐桐,马秋阳,杨汉东,陈俊
    目的 探讨抗阻力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管舒张功能与粥样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2019年12月到2022年1月于国药东风总医院诊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80)及传统组(n=80)。传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有氧运动训练,研究组在传统组基础上予抗阻力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均予干预3个月,比较并分析训练前后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粥样硬化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传统组患者训练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训练前对比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训练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45.28±3.17,40.10±2.22)与训练前对比(31.48±3.18,31.54±2.58)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传统组(t=11.972, 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的动脉内径变化率、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动脉内径变化率与训练前对比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训练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和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阻力运动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粥样硬化状况,抑制Lp-PLA2和Hcy的表达,持续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024.37(6):866-871[摘要][PDF  1508K](60)[HTML]
    Doi:
    阅读评论

  • Topic Research——Primary liver cancer—— Original Articles
  •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29例手术分析
    金铨,宋研,禹亚彬,徐建波,赵江生,陈国峰,张笑天,祁付珍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Satoh分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29例HCC合并胆管癌栓行根治性手术(解剖性肝切除/不规则肝切除+胆管切开取栓术) 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atoh分型,其中Ⅰ型9例,Ⅱ型6例,Ⅲ型14例。结果 所有2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死亡1例(Ⅲ型),失访1例(Ⅱ型);患者术后总体1、3年生存率为60.7%、53.6%;Ⅰ、Ⅱ、Ⅲ型术后1年无瘤生存比例分别为6/9、3/5和6/14,术后3年无瘤生存比例分别为5/9、2/5和3/14。结论 对于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积极行解剖性肝切除/不规则肝切除+胆管切开取栓治疗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Satoh分型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4.37(6):872-875[摘要][PDF  2677K](72)[HTML]
    Doi:
    阅读评论

  • 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放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对比
    王永泽,李孝敏
    目的 探究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或传统开放式肝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时,其围术期情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胆胰外科的肝细胞癌患者85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开放式肝切除术,n=53)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肝切除术,n=32)。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住院时间[(14.19±3.02) d vs (16.36±3.30) d, t=3.03, P<0.01]以及手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30±0.77) d vs (2.75±0.49) d, t=3.29, P<0.01]更短,手术中出血量更少[(395.63±70.25) mL vs (440.38±62.42) mL, t=3.05,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3 d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两组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63% vs 16.98%, χ2=0.92, P=0.34)。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可以减轻对肝功能的影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2024.37(6):876-879[摘要][PDF  1046K](56)[HTML]
    Doi:
    阅读评论

  • 血清actinin-4、TFF1及TGFBI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预测
    耿蕴峰,张景承,薛菲,王冬冬
    目的 探讨血清辅肌动蛋白4(actinin-4)、三叶因子1(TFF1)、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TGFBI)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进行TACE治疗的312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PHC组),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将PHC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52)和预后不良组(n=60),另选取同期行健康检查者312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actinin-4、TFF1、TGFBI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PH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ctinin-4、TFF1、TGFBI对PH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及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HC组患者血清actinin-4[(45.67±10.23) pg/mL vs (28.25±6.96)pg/mL, t=24.868, P<0.01]、TFF1[(5.04±1.53) ng/mL vs (2.32±0.64) ng/mL, t=28.969, P<0.01]、TGFBI[(19.16±4.36) ng/mL vs (10.25±2.43) ng/mL, t=31.530, P<0.01]水平更高。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actinin-4、TFF1、TGFBI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血清actinin-4、TFF1、TGFBI均为PH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ctinin-4、TFF1、TGFBI联合预测PH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AUC为0.926,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76.8%。结论 PH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患者血清actinin-4、TFF1、TGFBI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三者联合测定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4.37(6):880-884[摘要][PDF  1489K](61)[HTML]
    Doi:
    阅读评论

  • 血清甲胎蛋白等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
    谢青,李金强,刘文婕,唐臻,刘凤娥
    目的 检测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和对羟基苯丙氨酸尿液检测(TUT)水平,探讨其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就诊的HBV相关HCC患者50例、HBV相关良性肝病患者5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血清AFP、PIVKA-Ⅱ、FIB-4及TUT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指标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联合检测在诊断HBV相关H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HBV相关HCC组、HBV相关良性肝病组和健康体检组三组对象血清AFP、PIVKA-Ⅱ、FIB-4及TUT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HCC组血清AFP、PIVKA-Ⅱ、FIB-4及TUT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HBV相关HCC组血清AFP、PIVKA-Ⅱ及TUT阳性率均高于HBV相关良性肝病组(P<0.05),而FIB-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良性肝病组PIVKA-Ⅱ、FIB-4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而AFP、TUT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FP、PIVKA-Ⅱ、FIB-4、TUT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12、0.827、0.722、0.761。血清AFP、PIVKA-Ⅱ、FIB-4诊断HC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1 ng/mL、41.32 mAU/mL、3.27。单项检测TUT的灵敏度最高(82.00%),AFP的特异度最高(95.00%)。联合检测以血清AFP+PIVKA-Ⅱ+FIB-4+TUT的AUC最大(0.935),灵敏度最高(90.00%),以AFP+PIVKA-Ⅱ+FIB-4特异度最高(97.00%)。结论 血清AFP、PIVKA-Ⅱ、FIB-4及TUT联合检测可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在HCC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24.37(6):885-890[摘要][PDF  1432K](64)[HTML]
    Doi:
    阅读评论

  •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探讨肠道微生物与肝癌的关系
    陈昱延,任昊桢,管文贤
    目的 通过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221种肠道微生物与肝癌是否存在关联,为肝癌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使用IEU OpenGWAS数据库的肝癌数据(n=197 611)作为结局数据,从一项大规模多种族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元分析中获取肠道微生物数据(n=18 340)作为暴露数据,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进行分析,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OR)和95%CI评估结果,同时使用留一法和异质性检验以及MR-PRESSO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颤螺菌属(Oscillibacter)丰度的提升,可以增加肝癌的患病概率(OR=1.411, 95%CI: 1.049 ~1.899, P=0.025)。留一法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的结果稳定,并且未发现对结果产生强烈影响的工具变量。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与肝癌之间存在正向的因果关系,并且可以消除异质性和水平基因多效性对因果效应估计所产生的影响。结论 颤螺菌属丰度的提升,可以增加肝癌的患病概率。
    2024.37(6):891-894,907[摘要][PDF  1991K](81)[HTML]
    Doi:
    阅读评论

  • Clinical Original Articles
  • 血清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刘亚杰,王睿林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血清锰(Mn)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至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中年龄≥18岁的注册参与者,并排除缺乏超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数据、血清Mn数据及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饮酒量显著的人群。按是否患有NAFLD,将纳入人群(4 294例)分为NAFLD组(2 708例)和non-NAFLD组(1 586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动态反应细胞质谱分析仪定量检测血清Mn水平,比较两组人群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教育、家庭收入与贫困比比值(FMPIR)、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情况及血清Mn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i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男性和女性分别按其Mn水平以四分位法分为Q1~Q4四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分析、交互作用、亚组分析,探讨不同性别血清Mn与NAFLD的风险关联。结果 NAFLD组血清Mn水平明显高于non-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6 (7.25, 11.38) μg/L vs 9.33 (7.54, 11.52) μg/L, Z=2.815, P=0.005]。调整年龄、种族、教育、婚姻状况、FMPIR、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协变量后,男性血清Mn Q3组(OR=1.575;95%CI:1.193~2.087),女性血清Mn Q4组(OR=1.725;95%CI:1.313~2.269)与Q1组相比,患NAFLD风险显著增加(P<0.01)。男性和女性血清Mn与患NAFLD的风险均存在正向剂量-反应关系(P<0.01),男性为非线性关系(Pnon-linear <0.01),女性为线性关系(Pnon-linear =0.818)。男性血清Mn与种族、教育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女性血清Mn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 男性和女性血清Mn与NAFLD的风险显著相关。
    2024.37(6):901-907[摘要][PDF  808K](51)[HTML]
    Doi:
    阅读评论

  •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与预后
    孙铖,张超,李清华,王钰,闻竹,杨帅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HOLRBT治疗)与对照组(予以TURBT治疗),各43例。对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血清微小RNA-119a (miR-119a)、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CYFRA21-1)、尿液核基质蛋白22(NMP-22)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D4+、CD8+、CD4+/CD8+、miR-119a、CYFRA21-1、NMP-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而CD8+、miR-119a、CYFRA21-1、NMP-22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2023年6月,观察组的术后1年、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HOLRBT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利于延长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和降低复发率。
    2024.37(6):908-911,916[摘要][PDF  671K](48)[HTML]
    Doi:
    阅读评论

  • 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陈德高,叶猛,张保
    目的 探究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于2019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8例,根据手术使用髓内钉不同分为短钉组(n=70,标准型InterTAN髓内钉)与长钉组(n=68,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失效率)、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1 d、3 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长钉组术中出血量[(266.15±52.73) mL vs (243.29±46.13) mL, t=2.71, P=0.01]及手术时间[(84.21±14.54) min vs (72.57±13.08) min, t=4.95, P<0.01]显著高于短钉组,但长钉组下床时间[(9.32±1.74) d vs (11.50±1.67)d, t=7.51, P<0.01]及骨折愈合时间[(3.36±1.24)个月 vs (3.85±1.26) 个月, t=2.30, P=0.02]显著低于短钉组。两组内固定失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呈现下降趋势,时间效应显著(P<0.05),且长钉组术后1 d、3 d、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短钉组(P<0.05)。Harris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长钉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短钉组(P<0.05)。结论 标准型与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加长型InterTAN髓内钉术后愈合更快,术后疼痛感更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2024.37(6):912-916[摘要][PDF  647K](54)[HTML]
    Doi:
    阅读评论

  • 老年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马国军,杨大伟,李阳,付建华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食管胃交界腺癌(AEG)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探讨CTCs与老年AEG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5月95例老年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的1周均采用阴性富集-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NE-FISH)检测CTCs,分析CTCs计数阳性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通过随访获取老年AEG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CTCs计数与老年AEG患者预后指标(PFS、OS)的关系。结果 95例老年AEG患者CTCs阳性(CTCs≥2)率为72.6%(69/95)。老年AEG患者CTCs阳性与患者脉管内瘤栓、TNM病理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手术均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与CTCs<2组比较,CTCs≥2组老年AEG患者中位PFS(12个月 vs 50个月)及中位OS更短(20个月 vs 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NE-FISH技术对老年AEG患者行外周血CTCs检测是可行的,CTCs阳性与老年AEG患者肿瘤转移、病情进展密切相关,CTCs≥2可能是老年AEG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2024.37(6):917-920[摘要][PDF  538K](53)[HTML]
    Doi:
    阅读评论

  • 心脏代谢指数与中老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
    于洋,沙鸥
    目的 基于大样本队列研究探讨中老年人心脏代谢指数(CMI)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1年至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CMI与脑卒中之间的关联,同时采用限制立方样条模型(RCS)来检查可能的非线性关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198例研究对象,7年的随访中发生脑卒中349例,基线CMI的水平为0.98(0.61, 1.51)。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CMI每上升一个四分位数,新发生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36.7%(OR=1.367, 95%CI:1.188~1.574),并且存在累积效应(线性趋势检验P<0.01)。RCS结果发现CMI与脑卒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1)且为非线性关系(Pnon-linear<0.01)。结论 高水平的CMI对脑卒中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4.37(6):921-924[摘要][PDF  542K](50)[HTML]
    Doi:
    阅读评论

  • 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
    范洪明,郭丹,洪乐旻,黄春群,卢金凤,徐宏慧,陈洁,黄红铭,杨熙
    目的 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cIg)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iB-NH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1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82例初诊iB-NHL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血清免疫固定电泳(SIFE)结果分为阳性组(30例)和阴性组(52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生存期(OS)进行分析。结果 伴McIg的iB-NHL好发于男性,以IgM-κ最为多见,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以边缘区淋巴瘤(MZL)为主。与阴性组患者相比,阳性组患者更易出现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球蛋白升高和胱抑素C升高(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IPI≥3分、McIg阳性与患者较差的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 McIg阳性是患者OS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0.074,95%CI: 0.009~0.609, P=0.015)。随访截止于2021年10月31日,阳性组的中位OS为52个月,不伴McIg的患者中位OS未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初诊iB-NHL患者中,伴有McIg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需要在临床诊治中重点关注。
    2024.37(6):925-928,954[摘要][PDF  615K](53)[HTML]
    Doi:
    阅读评论

  •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指标
    邵琦,尹磊,高亮
    目的 探讨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RB)的发病特点及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CK)等指标对ERB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ER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n=35)和非AKI组(n=119),收集肌酐、CK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RB患者是否合并AK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 154例ERB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疼痛(140例),肢体乏力(69例),浓茶色尿(36例)。非AKI组的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高于AKI组(P<0.05);AKI组的肌酐、乳酸脱氢酶(LDH)、胱抑素C、Mb/CK、肌酐/胱抑素C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B患者的Mb/CK(r=0.297,P<0.001)、胱抑素C(r=0.419,P<0.001)与血肌酐呈正相关,与CK(r=-0.191,P=0.018)、CK-MB(r=-0.200,P=0.013)、ALT(r=-0.271,P=0.001)、AST(r=-0.308,P<0.001)均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 [1.001(1.001~1.001)]、Mb/CK[1.010(1.006~1.014)]、胱抑素C[1.031(1.011~1.050)]、Mb/肌酐[1.007(1.001~1.013)]、肌酐/胱抑素C[1.008(1.000~1.015)]是ERB患者合并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肌酐(AUC=0.753)、Mb/CK(AUC=0.989)、LDH(AUC=0.800)、CK(AUC=0.815)、ALT(AUC=0.667)、AST(AUC=0.694)、胱抑素C(AUC=0.673)、肌酐/胱抑素C(AUC=0.702)、CK-MB(AUC=0.752)对预测ERB患者是否合并AKI具有一定价值(P<0.05),其中Mb/CK预测效能最佳。结论 LDH、Mb/CK、胱抑素C、Mb/肌酐、肌酐/胱抑素C是影响ERB患者是否合并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肌酐、LDH、CK、ALT、AST、CK-MB、胱抑素C、Mb/CK、肌酐/胱抑素C可作为预测ERB患者合并AKI风险的评价指标;其中Mb/CK、肌酐/胱抑素C为新型预测指标。
    2024.37(6):929-933[摘要][PDF  644K](56)[HTML]
    Doi:
    阅读评论

  • Experimental Research
  • 黄芩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2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及血清肥胖抑制素和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匡哲,郭慧丽,张永潮,缪志伟
    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给予黄芩素后,其辅助性T细胞(Th)1/2、血清脑肠肽因子肥胖抑制素(obestatin)及5-羟色胺(5-HT)的变化。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柳氮磺吡啶组(S组)和黄芩素组(B组),每组10只。对M、S、B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N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S组灌胃0.3 g/kg的柳氮磺吡啶,对B组灌胃50 mg/kg的黄芩素,N组、M组同期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h1标志蛋白干扰素-γ(IFN-γ)、Th2标志蛋白白细胞介素-4(IL-4)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obestatin及5-HT水平。结果 所有大鼠造模均成功。与N组相比,M组DAI评分及CMD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S、B两组显著降低(P<0.05),且B组低于S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与M组相比,S组、B组病理状态明显改善,杯状细胞明显增多。与N组比较,M组结肠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IL-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S组、B组结肠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IL-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B组比S组变化显著(P<0.05)。与N组比较,M组大鼠血清obestatin含量显著降低(P<0.05),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S组、B组血清obestatin含量显著升高(P<0.05),5-HT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B组比S组变化显著(P<0.05)。结论 黄芩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调控Th1/2细胞,并显著升高血清obestatin含量,降低5-HT含量。
    2024.37(6):895-900[摘要][PDF  1915K](56)[HTML]
    Doi:
    阅读评论

  • Chinese Medicine · Integrative Medicine
  • 毫火针联合紫蓝方加减治疗青少年扁平疣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曹俊,柏志芳,卢薇薇,丁小杰
    目的 评价毫火针联合紫蓝方治疗青少年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接受诊治的120例青少年扁平疣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毫火针联合紫蓝方加减内服、对照组匹多莫德分散片加外用0.1%维A酸乳膏。经6周治疗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扁平疣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有效率、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扁平疣皮损严重程度评分、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扁平疣皮损严重程度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7,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0和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FN-γ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未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结论 毫火针联合紫蓝方加减用药治疗青少年扁平疣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2024.37(6):934-938[摘要][PDF  708K](49)[HTML]
    Doi:
    阅读评论

  • Overview
  • 短链脂肪酸及免疫调节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车立媛,于占彪,邹涵志
    短链脂肪酸是一类由特定肠道菌群产生的饱和脂肪酸,具有维持肠道稳态、参与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近年来短链脂肪酸与炎症性疾病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与脓毒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一定关联,可通过调控机体免疫细胞进而影响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本文将短链脂肪酸及免疫调节与脓毒症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4.37(6):939-942[摘要][PDF  530K](48)[HTML]
    Doi:
    阅读评论

  • 肠道菌群对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胥华泰,应培均,杨季红,程树杰
    肝细胞癌在全球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的一种微生物群落,它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肝癌之间的联系,包括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前景,以期为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4.37(6):943-945[摘要][PDF  363K](47)[HTML]
    Doi:
    阅读评论

  • 慢性肾衰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
    麻紫月,张翊伦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其治疗方法一直是甲状旁腺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SHPT发病机制是由于慢性肾病进展至终末期后,人体内环境的改变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分泌,造成包括钙、磷等离子的分泌及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包括泌尿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在内的乃至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紊乱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就慢性肾功能衰竭SHPT 的国内外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增加外科医生对其手术治疗的认识,从而给予患者更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指导,改善慢性肾衰SHPT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37(6):946-949[摘要][PDF  573K](51)[HTML]
    Doi:
    阅读评论

  • 多发性骨髓瘤微环境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黑肖飞,卢绪章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进展受到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TME)的强烈调控,这种微环境的变化有利于肿瘤细胞的扩散。随着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患者的生存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如今,几种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如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正在成功进入免疫治疗领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非常有望的结果。然而,与临床化疗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MM细胞似乎能够逃避免疫疗法,特别是通过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本文总结了疾病进展过程中骨髓微环境细胞成分的变化以及所涉及的相关信号通路,旨在阐述骨髓微环境介导MM细胞免疫逃逸的潜在作用机制。
    2024.37(6):950-954[摘要][PDF  595K](52)[HTML]
    Doi:
    阅读评论

  • 多胺和多胺代谢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唐旭鹏,梁路,张立,申娟宁,李宁
    多胺包括精胺、亚精胺和腐胺,在真核生物的增殖、分化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细胞中,多种调节机制严格控制着多胺的细胞内浓度,使其维持在特定的生理范围内。然而,在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许多肿瘤状态中,多胺代谢途径中的酶的异常表达导致多胺失调。因此,靶向多胺代谢过程的关键酶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多胺还在调节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多胺及其代谢失调在细胞增殖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系统地阐述多胺及其代谢途径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2024.37(6):955-958,964[摘要][PDF  820K](50)[HTML]
    Doi:
    阅读评论

  • 液体活检在肿瘤诊疗全程管理中的现状及展望
    李少平,王迪,杨若巍,杨珊珊,余蕾
    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在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迹象,提高患者生存率。液体活检,作为一项新兴的无创技术,通过检测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为恶性肿瘤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从而指导更加精准的治疗。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微小RNA和外泌体等。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为不同发展阶段的肿瘤提供治疗方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相较于传统组织检测,液体活检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手段,具有无创性,克服肿瘤异质性及可以实时监测肿瘤情况等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液体活检在早期、中期和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包括指导肿瘤治疗、研究抗药性机制、预测患者预后、监测复发以及协助早期筛查和诊断。本文将综述当前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液体活检所使用的生物标志物,探讨其在肿瘤诊疗全程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2024.37(6):959-964[摘要][PDF  2688K](65)[HTML]
    Doi:
    阅读评论

  •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中灌注相关问题及护理进展
    张亚利,刘玲,李丽
    输尿管软镜结石碎石取石术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主要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手术风险低等优点。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大量灌注液冲洗,灌注液的控制对术中保证术野清晰和防止周围尿路上皮和肾组织损伤以及术后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近年关于灌注液控制的相关问题、灌注方法以及护理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2024.37(6):965-967,971[摘要][PDF  525K](41)[HTML]
    Doi:
    阅读评论

  • 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后研究概述
    秦妮平,高柳村,海沙尔江·吾守尔,杨志平,樊代明
    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后研究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基础上,提出药械产品上市后研究的概念体系,即什么是上市后研究(What)、为什么要开展上市后研究(Why)、谁开展上市后研究(Who)、如何开展上市后研究(How)、上市后研究的目的和目标(Objective)的3WHO框架。
    2024.37(6):968-971[摘要][PDF  620K](46)[HTML]
    Doi:
    阅读评论

  • Nursing
  •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江春芳,郑琰,蒋清群,魏苏艳,高维鸽
    目的 探讨肠造口患者护理中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肠造口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组(智慧组)、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组(常规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疾病认知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应对方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智慧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智慧组患者的屈服、回避评分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总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面对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智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造口管理、心理负担、日常起居、社会交往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智慧组患者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8.00%(4/50)低于常规组24.00%(12/50)(χ2=4.762, P<0.05)。智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0.00%(45/50)高于常规组72.00%(36/50)(χ2=5.263, P<0.05)。结论 肠造口患者护理中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好。
    2024.37(6):972-976,980[摘要][PDF  720K](47)[HTML]
    Doi:
    阅读评论

  • 中文版高血压患者自我照护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王晓莉,秦玲玲,沈玉枝,丁舒
    目的 评价中文版高血压患者自我照护量表(SC-HI)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SC-HI进行汉化,采用便利抽样,选择于2021年8月至10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取226例,并使用中文版SC-HI进行调查。结果 中文版SC-HI量表,其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1.00;全体一致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91;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 0.99。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426%。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3,重测信度为0.851。结论 中文版SC-HI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自我照护现状的测量。
    2024.37(6):977-980[摘要][PDF  517K](45)[HTML]
    Doi:
    阅读评论

编辑部风采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